脉浮无汗,羌活冲和汤;热结膀胱,导赤各半汤,重加羌活。邪盛于表,谓之太阳。
口渴消水,加石膏、知母;积热重者,加栀、连。胁肋胀满作痛,有实候者,先以导痰汤服之。
入粳米一合,水二钟,煎至一钟,不拘时,热服。 总之,无痰涎,不呕吐,故热病呕吐,皆痰饮火邪上冲,用竹茹、半夏化痰涎,栀、连清胃火。
自八月秋分节起,至十月立冬终止。用好酒一碗,煎滚服之,立苏为妙。
则热不退纯从热化,或咽痛,或便脓血,必居其一,此余热蕴留之所致也。如脉滑数,小便赤涩,引饮,为湿热证;若小便自利清白,大便泻利,身疼,自汗,为寒湿证。
无汗脉浮,柴胡防风汤;有汗脉弦,小柴胡汤;大便秘有下症者,大柴胡汤,虚人,柴胡引子。此之不恶寒,面赤色,乃是真阳外脱;此之咽痛,乃是虚阳上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