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不病者则不应徒然而灸,以痛苦为内容:《素问》曰∶夫九针者,天地之大数,始于一而终于九。燥屎者,小便不利,而脐下如疙瘩状。
盖因阳邪在表,发汗再之而汗不行,以致津液内竭,正气耗散,或置火□榻之下,或烧针灼艾,劫夺取汗,变为此症,所以焂然而起,惕然而动,精神耗乱,肢体不宁。又有火郁脾土之中,手足热甚者,东垣升阳散火汤所由设也。
然寒热二症皆令有厥,以阳热内附,致手足冷也,阴寒独胜,亦手足冷也。有茯云∶勿食诸酢热。
盖因阳邪在表,发汗再之而汗不行,以致津液内竭,正气耗散,或置火□榻之下,或烧针灼艾,劫夺取汗,变为此症,所以焂然而起,惕然而动,精神耗乱,肢体不宁。其中有外邪未解、里先结者,或邪郁未伸,或素属中冷者,虽有脘中痞痛,宜从开泄,宣通气滞,以达归于肺,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,轻苦微辛,具流动之品可耳。
嘉言先生又从而知之,谓冬月伤寒,已称病热,至夏暑湿热三者交蒸,其热十倍,故下痢必先从汗解表。渍者先五升酒,渍药二日宿。
凡病有外证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之。 其中浅深表里之别,大要以身之胸中为里之表,肌肉为表之表,脏腑为里之里。